10月29日上午,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我校举行,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上海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研究院和高校的17位委员与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符杨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和兴在会上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与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委员对于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建设给予更多指导,创造更多共享共建的机会,推荐更多杰出人才。他强调协同中心建设应有助于促进高校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支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高校提升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能级水平。李和兴宣读了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国网电力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 由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担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随后康重庆教授主持协同中心技术委员会。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敬东围绕更“新”、更“实”、更“强”三个主题,详细汇报了省部共建协同中心获批后的工作情况。
与会委员与代表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会议认为,中心工作目标明确,聚焦智能电网重大工程技术与助力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紧密联合更为广泛的协同体,在海上风电、主动配电网、综合智慧能源、能源清洁化等核心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共享平台研发、产业化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对促进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
与会委员与代表对中心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中心充分发挥所依托高校及协同单位的优势,加大人才汇聚与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探索开放灵活的协同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学科发展。
最后,符杨对各位委员给予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指导、关心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协同中心建设将秉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理念,探索并完善需求牵引、各方协同的科研创新模式,以高校为主、协同方深度参与的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协同中心将围绕所凝练的重大问题,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协同单位开展实质性协同创新,能够及时跟进所在领域发展最新趋势和要求。通过协同中心建设,集聚培养一批兼顾科技前沿和企业技术需求的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课堂和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加快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协同创新中心。